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定性为“赫鲁晓夫式的人物”主要是由于他在党内的一些政策和理论观点。赫鲁晓夫是苏联共产党的领导人,他在斯大林去世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,包括去斯大林化和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某些调整。在中国,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部分原因是要巩固自己的权力,并消除党内外的不同意见和挑战。
刘少奇曾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,并在党内外有一定的影响力。在文化大革命中,他被指责为持有修正主义立场,即所谓的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”。他的政策和管理方式被认为是“赫鲁晓夫式的”,意指他试图对社会主义体制进行某种程度的改良或调整。这种说法在政治上被用来贬低刘少奇的立场和影响力。
文化大革命期间,刘少奇遭到批判和排斥,最终在1968年被开除出党,并在1971年去世。这一时期对他的评价和处理反映了当时党内斗争的激烈程度。